网络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网络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捐资荣桑梓兴学育英才-【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8 15:30:34 阅读: 来源:网络线厂家

捐资荣桑梓 兴学育英才

荐解村华侨教育基金会创始人周金生(后排中)、周清(后排左三)、周旋乡儿子周亚礼(后排右三)

8月18日,在德化县雷峰镇荐解村华侨教育基金会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上,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贵宾——基金会创始人周金生先生、周清先生以及周旋乡先生的儿子周亚礼先生。当天,他们还为今年刚考上大学的荐解村七位学生颁发了12000元的奖学金。

艰难归乡路深深助学情

周金生和周旋乡、周清两兄弟祖籍德化县雷峰镇荐解村。1938年,他们的父母离开故乡南下到马来西亚谋生,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终于在异地站稳了脚跟,家乡的山山水水却成为他们永远的牵挂。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金生陪着自己的母亲和周旋乡、周清的母亲第一次踏上了返乡探亲的路途。周金生告诉我们,为了回到家乡,单是办理返乡的手续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那是1985年,我们回到德化,因为家乡荐解的公路还没通,又没有车,我们只能在县城先住下来,没想到,家乡的乡亲知道后,一二十人雇了一辆拖拉机赶到县城和我们匆匆见了一面。”

“对家乡的牵挂,对亲人的思念,一直是我们父母内心最深的挂念。可是老人已经不起旅途劳累,无法再回家乡探亲,我们做子女的能够替父母为家乡做点什么?”那时候,周金生和周清兄弟三人心中几乎就萦绕着这个问题。1991年,他们三人再次踏上了回乡探亲之路,当目睹了家乡的小学还是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子,他们决定捐资办学,为家乡荐解小学新盖了一座教学楼,还捐资为村里开通了环村公路,这一次,他们总共捐出了35万元。

从此,三位侨胞捐资助学的热情一发不可收。为了更好地帮助家乡办好教育事业,1997年,三位侨胞又每人捐资9万元成立了荐解村华桥教育基金会。“我父亲临终时仍一直挂念着家乡,反复嘱托我要和叔叔们一起把基金会办下去。”提起已过世的父亲,周亚礼声音哽咽。

15年倾情助学受惠千人次

由于身居海外,三位侨胞委托乡亲管理基金会,成立了基金理事会。已经81岁的基金会理事长周南转先生告诉我们,“为了更好的办好基金会,我们与侨胞共同研究商定,决定用基金购置店面,收取店租用于奖学奖教,店面能升值,可以使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基金会在购置店面时,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长亲自签批在繁华路段购置了一间50平方米的店面,优惠了近7万元,三位侨胞又把优惠款用在了荐解小学的扩建工程上,用来改善寄宿生的住宿条件。”

“店面15年来已收取店租28万元,店面价值可达100万元以上,店租收入也增加了,这是我们持续办好基金会的基础。”周南转告诉记者。15年来,华侨教育基金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1997年至2004年,基金会每年都开展一次奖学奖教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教师节都给学生和老师送去慰问品,同时每年都开展贫困生助学活动,共资助了108名贫困学生。

由于生源减少,荐解小学和雷峰中心小学合并停办,基金就重点转向对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进行奖励,15年来,共奖励大学本科生66人、研究生7人、博士生1人,共发奖金近10万。“我们这样一个一千多人口的村子,15年来大学生没间断过,研究生逐年增加,博士生从无到有,这跟华侨基金会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是分不开的。我们还打算将基金会惠及的对象扩大到周围的乡村,让更多的人受益。”荐解村支部书记周福贵表示。

15年光阴,三位侨胞播撒下的爱心和希望的种子已生根发芽,一批批受资助学生毕业走上不同的岗位、服务社会。今年刚考上集美大学的周小敏说,“三位侨胞影响我们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资助和奖励,更有那一颗颗赤诚的爱心和高尚的品德。”

[憨鼠责编:阿九]

长治定做西装

阳春工作服订制

莆田西装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