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线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网络线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又是冷冻食品输入疫情

发布时间:2022-07-06 12:24:01 阅读: 来源:网络线厂家
又是冷冻食品输入疫情

又是冷冻食品输入疫情

青岛港2名码头职工感染新冠肺炎的消息在极短的时间里刷爆了微信朋友圈,让已经习惯于后疫情时代的人们着实惊出一身冷汗。

国外疫情那么严重,为什么还要进行危险性高的进口冷链作业?港口眼里是不是只有经济利益?出现问题是不是因为防护措施不到位?

近段时间,进口冷冻食品可以说恶名远扬,从6月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进口三文鱼,到7月大连、厦门海关查验的厄瓜多尔冷冻南美白虾,再到后来的巴西冻鸡翅和俄罗斯进口鱼粉,很多冷冻食品表面都检测出了新冠肺炎病毒,涉及全国10多个省市。

因为接卸进口冷冻食品出现输入性疫情,自然招来质疑:明知有危险为什么还要进口?港口要是不接这艘船,哪来的疫情?

要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先对比一些数据。以青岛港为例,此次涉及的冷冻食品年进口量为30万吨左右,在青岛港一年超6亿吨的吞吐量中占比极小,而相比2019年吞吐量达13.2亿吨的山东港口而言,更是九牛一毛。

可以说,不干这个活,对港口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单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港口接卸冷冻食品的收益与付出的成本以及担负的风险根本不成正比,完全可以一刀切舍弃这项出力不讨好的业务。

按照正常的逻辑,只要不干了,风险自然就没了,员工不会感染,企业不用担责,经营不受影响。显而易见,这才应该是企业趋利避害的最佳选择。

既然如此,港口为什么还要冒这么大的风险进行作业呢?说到底,这是责任使然、使命使然。

从2011年起,我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进口产业链,聚集了众多从业者。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价格,我国进口肉类仍保持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国肉类(包括杂碎)进口475万吨,相比上年同期增幅达73.5%。

如果进口冷冻食品没有了,本地的猪肉、羊肉、海鲜等食品会随之涨价,其后其他商品也会涨价,一大批从业者也会因此丢失岗位,一系列后果可想而知。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港口在明知风险巨大的情况下,仍顶着海上防输入的巨大压力,去接卸进口冷冻食品,这不只是我们嘴馋不馋的问题。

况且,除进口冷冻食品外,我们吃穿住行用的原材料基本也都要通过港口转运,90%的国际贸易也都通过海运完成。可以说,几乎港口的每一种装卸货类都和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TAG标签:

预防湿疹出现该怎么做
千万不要忽视大便出血的症状
长期遗精有哪些危害
脑弓形体病看病经验分享